储能展:新型储能行业深度分析

返回
2024-03-15

数据显示,截至2023年底,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3139万千瓦/6687万千瓦时,平均储能时长2.1小时。

  储能展了解到,数据显示,截至2023年底,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3139万千瓦/6687万千瓦时,平均储能时长2.1小时。2023年新增装机规模约2260万千瓦/4870万千瓦时,较2022年底增长超过260%,近10倍于“十三五”末装机规模。


储能展:新型储能行业深度分析

  
  从投资规模来看,“十四五”以来,新增新型储能装机直接推动经济投资超1000亿元,带动产业链上下游进一步拓展,成为我国经济发展“新动能”。
  
  根据国家发改委/电科院预测,到2025年我国新型储能市场装机规模超30GW,2030年新型储能装机容量将达到1.5亿千瓦。
  
  进入2024年,多地将新型储能确定为重点发展产业。
  


  新型储能行业深度分析

  
  储能展了解到,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,“深入推进能源革命,控制化石能源消费,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。加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和外送通道建设,推动分布式能源开发利用,发展新型储能”。
  
  此外,广东、浙江等地也将“新型储能”写进了地方政府报告中。以广东省为例,其在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,2023年广东省组建全国唯一的国家地方共建新型储能创新中心,新型储能在建项目100个、总投资2290亿元,成为全国储能电池产业配套较全的地区。
  
  国家发展改革委、国家能源局2月份发布的《关于加强电网调峰储能和智能化调度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》提出,“推进电源侧新型储能建设,鼓励新能源企业通过自建、共建和租赁等方式灵活配置新型储能,结合系统需求合理确定储能配置规模,提升新能源消纳利用水平、容量支撑能力和涉网安全性能”。
  
  为抢抓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机遇,开年以来已有多家上市公司加码新型储能及相关项目,积极布局新型储能领域。
  
  《上海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白皮书》显示,上海正在以人才、技术、资本、软件等综合优势助力储能赛道发展。目前,上海的新型储能企业覆盖了机械储能、电化学储能、氢储能等不同技术路线。
  
  近两年,新型储能政策利好密集发布,企业加码布局,赛道竞逐升温。业内人士预计,随着我国能源转型不断加快,“十四五”期间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将进入“快车道”,应用前景广阔。
  
  值得注意的是,大部分新型储能项目未能实现全面商业化。
  
  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主任委员、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所长、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理事长陈海生:目前,大部分新型储能项目未能实现全面商业化。主要有两方面原因:
  
  一是储能系统本身价格还有待进一步降低。可通过储能系统技术进步和规模化发展,减少模组投资成本,同时提升储能循环寿命,降低储能全生命周期度电成本。
  
  二是储能的市场机制和价格机制仍需完善。完善现货市场、辅助服务市场、容量市场等电力市场机制,推动市场发现“真实”的电力、电量供需价格,为储能灵活性资源提供公平的交易环境,有利于加快新型储能商业化进程。
  
  以上就是储能展为您带来的精彩内容,如果您想做更深入的了解,欢迎来到我们的展会。
  
  来源:中研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