储能展了解到,在过去的2023年,储能市场呈现前所未有的繁荣之景:利好政策刺激,装机规模大增,多元化技术示范开花,资本密集涌入,多地产业集群崛起。
我国新型储能已投运装机超3000万千瓦 数据显示,截至2023年底,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3139万千瓦/6687万千瓦时,平均储能时长2.1小时。2023年新增装机规模约2260万千瓦/4870万千瓦时,较2022年底增长超过260%,近10倍于“十三五”末装机规模。
储能展从投资规模来看,“十四五”以来,新增新型储能装机直接推动经济投资超1000亿元,带动产业链上下游进一步拓展,成为我国经济发展“新动能”。
根据国家发改委/电科院预测,到2025年我国新型储能市场装机规模超30GW,2030年新型储能装机容量将达到1.5亿千瓦。
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边广琦表示,从技术看,新型储能新技术不断涌现,锂离子电池储能仍占主导地位,压缩空气储能、液流电池储能、飞轮储能等技术快速发展。2023年以来,多个300兆瓦等级压缩空气储能项目、100兆瓦等级液流电池储能项目、兆瓦级飞轮储能项目开工建设,重力储能、液态空气储能、二氧化碳储能等新技术落地实施,总体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。
新型储能技术是指新兴的储能技术,这是指利用电能保存有害物质和能量,或用来作为可替代的代替汽油和燃料能源。它可以把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可再生能源,如太阳能、风能、水力能和热能,以供日后使用。它的发展主要是为了替代传统汽油和燃料能源,改善能源的利用率,降低环境污染水平,减少能源的分布不均性,提高能源供应的可靠性,以及实现区域能源互联。
新型储能配置灵活、响应迅速,更加适合新能源储能消纳。根据国家能源局,新型储能主要指“除抽水蓄能外以输出电力为主 要形式,并对外提供服务的储能项目”。新型储能由于建设周期短、选址灵活、调节能力强,与新能源开发消纳更加匹配,优势逐渐凸显。
新型储能产业应用前景广阔
储能展了解到,近两年,新型储能政策利好密集发布,企业加码布局,赛道竞逐升温。业内人士预计,随着我国能源转型不断加快,“十四五”期间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将进入“快车道”,应用前景广阔。
“新型储能多应用场景发挥功效,有力支撑新型电力系统构建。”边广琦说,一是促进新能源开发消纳,截至2023年底,新能源配建储能装机规模约1236万千瓦,主要分布在内蒙古、新疆、甘肃等新能源发展较快的省区。二是提高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水平,独立储能、共享储能装机规模达1539万千瓦,占比呈上升趋势,主要分布在山东、湖南、宁夏等系统调节需求较大的省区。三是服务用户灵活高效用能,广东、浙江等省工商业用户储能迅速发展。
我们的报告《2024-2028年新型储能行业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》包含大量的数据、深入分析、专业方法和价值洞察,可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行业的趋势、风险和机遇。在未来的竞争中拥有正确的洞察力,就有可能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获得领先优势。
广东已明确提出将新型储能产业打造成为广东“制造业当家”的战略性支柱产业,去年以来,全省在政策体系完善、关键技术攻关、重大项目建设、应用场景开拓等方面系统发力,同时锚定2027年全省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万亿元目标,将打造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新型储能产业创新高地。
《上海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白皮书》显示,上海正在以人才、技术、资本、软件等综合优势助力储能赛道发展。目前,上海的新型储能企业覆盖了机械储能、电化学储能、氢储能等不同技术路线。
大部分新型储能项目未能实现全面商业化
储能展了解到,目前,大部分新型储能项目未能实现全面商业化。主要有两方面原因:
一是储能系统本身价格还有待进一步降低。可通过储能系统技术进步和规模化发展,减少模组投资成本,同时提升储能循环寿命,降低储能全生命周期度电成本。
二是储能的市场机制和价格机制仍需完善。完善现货市场、辅助服务市场、容量市场等电力市场机制,推动市场发现“真实”的电力、电量供需价格,为储能灵活性资源提供公平的交易环境,有利于加快新型储能商业化进程。
以上是
储能展小编带来的储能相关资讯,您如果有兴趣深入了解,可以来现场咨询详情。
来源:中研网